「智」本的年代

  • Blog Header Image


創業革命開啟「智」本的年代

  著名英國左派史學家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ohn Ernest Hobsbawm)在他擅長的歷史研究中,「資本的年代」是由「革命的年代」開啟的,舊經濟與舊體制在工業革命的機器巨輪下被輾碎,資本主義正式興起。「資本的年代」由資產階級領銜,掌握資本的成功者主宰了仍抱持著傳統經濟與體制的失敗者。時序進入二十世紀後,資本主義極致發展,所有商業模式均迷信大量生產與降低成本,這也奠定了大企業獲利模式,同時也墊高了創業門檻。的確,在這種追求大量生產與降低成本的產業操作下,資本成為所有產業發展的基礎。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整合性科技的發展與各類革命性商業模式的設計,正在逐步醞釀一波顛覆性的產業革命。很多人將3D列印技術形容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焦點,可說是以偏概全太過狹隘!3D列印只不過是眾多將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整合性科技發展其中一項技術。除3D列印技術外,資通訊技術、CNC精密機械、仿真技術、虛擬實境...等技術都將在這波工業革命中功不可沒。由於這些技術的開發,將使生產製造的成本大幅降低。加上資通訊技術穩定成熟,使以往各產業,從概念提出的溝通、設計,到打樣、試產、修正,再到正式生產、通路分析、市場追蹤,所需的溝通訊息與情報蒐集傳遞得以迅速準確、且低廉,大大降低了成本。

  第三波工業革命所引發的各類商業模式創新機制,群眾募資、開放性創新(共同創作、眾包模式)、商業生態系統...等,也都將顛覆以往我們所熟悉的所有商業體系。以往基於大量生產所需龐大的人力、機械、技術、土地、廠房,均需要大量資本密集來支持開發,所需龐大資本卻掌握在少數資本家手中,資本成為稀有資源。不管你再有創意、技術再優越,都必須面對現實的向資本家低頭。但在新一波革命中,資本不是不需要,而是開始有了龐大新的供應者 -- 群眾募資。任何人有了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技術、或新的創作(容我稱他們為創新者),可以利用網路將技術與創作構想對陌生群眾說明,只要取得群眾的支持與認同,群眾可以成為積沙成塔的募資對象,不必再受制於以往相對少數的資本家。當然,群眾募資(CrowdFunding)的發展與應用,目前還受限於各國的金融監理法規,處於實驗性質的階段。全球目前嘗試開放的國家大多也都限制個體投資金額,且以"贊助"的灰色稱呼取代"股本投資"名義。但群眾募資至少已為創新者開啟了一扇窗,使以往創新者面對資本家壟斷資本所受不公平對待,得以因有了群眾募資的競爭而有所平衡。擁有創新能力的創新者,得以取得與資本家平起平坐的機會,藉由創新為自己爭取應有的財富,我們可以稱這群創新者為『智本家』,有別於資本家是以『資產』作為本錢,而『智本家』是以『智產』作為本錢,『智產』在法律上的保障就是智慧財產。

  如果說十九世紀『資本的年代』是用工業革命的機器巨輪輾碎舊經濟與體制;那麼二十一世紀『智本的年代』將以第三波工業革命的群眾募資機制來壓垮舊時代資本家壟斷資本的權力。

開放式創新

  如果創業過程也是一種革命,二十一世紀肯定也是新崛起智本家絕佳革命的年代。這種顛覆以往資本家權力的新商業模式 -- 群眾募資是從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概念衍生而來,而群眾外包的概念起源可追朔從軟體的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談起。

  開放原始碼的概念剛啟蒙時,其實是與智慧財產保護概念相衝突的。一群軟體設計技術人員認為軟體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應該自由傳播、為人類所自由使用,不應該只為財團企業所壟斷,這也是早期稱開放原始碼為自由軟體(Free Software)的由來。後來為避免Free Software可能與免費軟體造成混淆,1998年提姆•奧萊理(Tim O'Reilly,O'Reilly Media出版公司的創始人、開放原始碼運動的強力支持者、也是web 2.0一詞的首創者)召開了一次開放原始碼會議,決議以Open Source作為共通名稱。

  有別於傳統商用軟體是由企業集中一群專職人員來設計,開放原始碼是由一群非受雇於特定企業的非專職人員所共同設計完成的軟體。這群非專職人員主要是基於興趣與熱情來參與設計工作,這種軟體生產模式對許多大型專業軟體廠商產生巨大影響與衝擊。進而逐步影響到其他產業技術領域,例如:生物科技、天文學、醫學、基因研究...等領域。

  技術研發廠商開始思考企業產品的研發技術是否需要百分之百來自本身研發部門,大型企業也逐步嘗試將研發外包,將巨大企業外部研發能量引入企業,來為企業營收創造巨大收益。這邊所講的外包工作是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有別於傳統所謂的外包(Outsourcing)。以往的外包是將企業所需執行工作分包給某特定廠商或個體,而群眾外包的對象卻非特定企業,甚或未曾謀面的非特定個體,這些非特定企業或個體可能存在於地球上的任何角落。群眾外包之所以能順暢執行,得拜上一個世紀末資通訊技術(特別是Internet)與協作平台技術成熟所賜。

  開放式創新不再只是停留在學理上的概念,產業界藉由不斷累積成功的研發技術群眾外包豐碩成果得到鼓舞。以P&G的創新中心為例,P&G在未引用創新中心前,自有研究人員約僅有8,500人,使用後利用網路網羅了全球150萬名研究人員為P&G進行研發工作。僅是技術研發引入開放式創新機制就為P&G由巨大虧損,轉變到2007年淨利潤已達100億美元。開放式創新威力不容小覷!

  研發技術採取群眾外包的方式,如果可以獲得成功,那麼對於企業其他業務:生產、市場銷售、客戶服務、和技術支援...等呢?這些業務未嘗不能試著利用群眾外包模式概念來進行。群眾生產、群眾行銷、群眾客服、群眾技術支援...等,都有很大商業機會與發展空間能獲得成功。講到這裡大家應能理解:群眾募資不也同樣是這種發展趨勢的必然嗎?把已往向特定資本家募集資金的方式用群眾外包的概念,向一群非特定小額資本擁有者募集資金,也就是群眾募資的精神了!

  創業過程如果是一場革命,21世紀的智本家正在以他們所擁有的天賦與辛勤努力的智能成果(法律上稱為智慧財產)作為向資本家資本權力抗爭的武器,累積一場又一場的「群眾」革命,必定能贏來全新的「智」本年代。

共同創作與商業生態圈

  有開放式創新概念的企業,不再執著於將創新體系僅限於企業內部資源,參與企業研發創新者,可以是在地球上任一角落,彼此透過協同作業平台進行研發與創作溝通。以往在企業內部的研發創作,可能受限於企業傳統文化、部門間山頭意識、與僵化管理制度,讓創新流於窠臼形式。開放式創新明顯優點是:利用全球龐大優秀的腦力共同為企業創造競爭優勢,這有別傳統企業僅能利用企業內部有限智囊所能創造出來的成果,有相當大的差異。企業在有效的統合運作下,更多優秀的人才在「梅迪奇效應」下,可以激發出更璀璨的創作成果。所謂「梅迪奇效應」是研發創作者需要進入所謂「異場域碰撞點」找到新的創新構想,而這個「碰撞點」正需要來自不同領域與文化的構想進行交流與激盪後,才能引發傑出而跳脫平常思維外的創意。在可管理與控制條件下,吸納更多不同文化、領域、專業的人才參與,可激發出的創意更為可觀與令人驚奇,這點對於從事文創產業經營者尤為重要。這也是近年來在文創產業領域內,全球興起的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重要精神所在。

  共同創作概念除整合企業內外研發創新資源外,更重要的精神是將客戶納入企業的創新體系中,也就是將客戶的意見與其體驗的經驗能直接及時的納入企業所提供的服務或商品研發中。這思維顛覆了傳統企業以自身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為中心,而改以客戶本身對於產品或服務的體驗為中心。白話的方式來說,就是從傳統企業將自己認為客戶需要的產品或服務"推銷"給客戶,轉變成為將客戶"拉進"企業創新體系中,一起來共同創作設計出客戶真正需要的產品與服務,它強調的是客戶的及時體驗與互動。這些訊息在以往是透過層層中介人(如市調公司、公關公司等)獲取的。

  當然這些共同創作的美好圖像,不是沒有代價就可以獲得的。先從整合企業外部研發創作資源來說,將這些不同文化、意識與制度的外部資源引入到企業內部時的巨大衝擊可想而知,從已導入開放式創新企業的經驗中得知,企業內部的抗拒與調適是必然的,這時也正考驗領導者的魄力與決心,當然也會審視領導者對於開放式創新的認知與專業技能。當然如何搜尋、挑選、整合全球優秀腦力為企業貢獻的流程,比傳統企業內部創新研發管理流程複雜得多,這是必須付出的成本。

  同樣的,將客戶納入企業的創新體系中,讓客戶直接體驗參與創新設計,其複雜度不亞於引進企業外部研發資源。但所幸的是,當今所需的成本遠比20世紀時低廉許多,這也是拜資通訊科技成熟所賜。企業需要全新的創新平台,可以連結全球創新資源與直接來自客戶的意見,將其納入企業創新體系中。平台中,不同角色間的互動、感受、與回饋,將因不同人的價值認定而日趨複雜,這是全新的挑戰,也是未來的顯學,這類的平台可稱為商業生態系統(Business Eco-system)。全球針對商業生態系統的設計,正如雨後春筍般發展中,只是台灣產業感受力太慢,無法跟上世界趨勢。後續將針對商業生態系統做更進一步的介紹。在商業生態系統中,各角色間,針對所貢獻智力所衍生出來的智慧財產所有模式與商業應用法則,產業界也正在摸索當中,這關係到在商業生態系統中利益分配與權力平衡,當然也會影響到商業生態系統是否能永續發展與壯大,這是一個複雜的議題,我也將在往後專欄中陸續為大家解析分明。

  如果 您是正在以文化創作或技術發明為職志的工作者、甚或創業者;抑或 您對發明創作感到無比興趣,正準備投入;抑或對本專欄主題與內容有任何意見,IPEco 期待與 您作更多的互動與交流!